[划重点]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现状
2022-06-01 来源:贺州机械信息网
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现状
石油管道在我国运用很广泛,覆盖了31个省区,还有国内外的一些管道项目,但是我国管道生产,很多还是被国外企业垄断,忧患意识是要有的,国内企业也要努力跟上国际水平,万一有特殊情况不至于不能应对。 目前,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10^4 km,覆盖31 个省区市和特别行政区,近1010^8 人受益, 标志着我国油气骨干管保障格局基本形成,在保障 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 年,中国石油持续推进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油气能源战略通道建设,建成投产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和呼包鄂成品油管道 等33个重大管道建设项目。截至2014 年末,中国石油运营国内油气管道总长度76795 km,其中天然气管道48602km,原油管道18107km,成品油管道10086km。目前,中国石油已基本建成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战略通道、骨干管及配套设施, 架构起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覆盖全国的管道络。随着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油气管道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有多种关键设备由国外企业垄断,一旦遇到战争、外交困境或其他不可抗拒的紧急情况,可能面临油气管道运营陷入瘫痪的危险。为此,急需开展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以降低国际采购风险,提高保障能力。一、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意义及思路1 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纲要和措施性文件,并在油气管道建设项目批复文件中明确提出逐步实现管线钢管、输油泵机组、压缩机组、大口径阀门等设备国产化的要求。198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国发(1983)110 号文件〕的文件,提出加速实现我国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重点建设工程所需重大成套装备的国产化。2006 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 号〕文件, 提出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以装备制造业振兴为契机,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2011 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攻关,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装备自主化发展水平。在正常的贸易往来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保障管道平稳运行的技术装备、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等;但若出现非常情况,管道技术装备、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等保障难度就会增大。因此,推进油气管道装备国产化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此外,由于历史和国际政治原因,中国的海外投资地理分布表现出特殊性:海外油气项目很多集中在中亚和南美等区域,该区域很多国家经常受到欧美的经济制裁,在相关区域只能依靠国产装备保障油气管道的建设,因此,开展管道设备国产化也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向世界的需要。推进管道设备国产化,对于油气管道行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显着降低建设成本,国产设备投资相比进口设备可降低1/3~1/2;②显着缩短供货周期,供货周期可缩短1/2~2/3;③售后服务响应及时,可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④备品备件价格优势明显,显着降低运行成本。油气管道设备国产化是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随着国内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托重点工程,实施国产化工作,可以带动国内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品升级换代,从而促进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 工作思路管道设备国产化的工作思路为:采用政产学研用1 N 模式。近年来的国产化工作实践表明:该模式是确保中国石油装备国产化工作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的重要组织保障,也是全面深入推进国产化进程应该坚持的组织模式。所谓政,就是政府主导国产化工作。由国家能源局负责总策划、总指挥、总协调,整合中国石油和国内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整体优势,从国家层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形成国产化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所谓用,是指用户引导国产化方向。中国石油作为油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的终用户,积累了丰富的设备运行及管理经验,对设备技术指标、技术条件等为了解,在国产化工作发挥技术标准起草、技术把关等引导作用。所谓产学研,是指包括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在内的生产及研究单位,是国产化研制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瞄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标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努力提升国内产品的装备制造水平。所谓1 N 模式,是指以中国石油业务需求为主导,联合产学研等相关行业共同进行科技攻关,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确保研制工作取得实效(下图)。